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12浏览次数:18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苏政发〔 2018 68 号)文件精神,为主动服务江苏经济转型升级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提高人才选拔水平,结合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制订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建立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重点突破 专转本 选拔考试内容与形式,构建 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 的评价方式,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强富美高 新江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高职和本科院校协同育人,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 建立健全机会公平、过程公正、监督有力的选拔考试招生制度,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三是坚持综合评价。突出文化知识、专业综合知识及技能水平的综合评价, 形成重视专科阶段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良好导向。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周密制定新方案,大力宣传新方案,稳妥实施新方案;改革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不断 调整完善新方案;积极开展 操作技能现场测试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主要内容    

(一)考试科目设置及成绩构成    

报考普通高校 专转本 的考生均需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证书。    

考试科目及分值为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 150 分、英语或日语 120 分、专业综合 230 分(其中专业基础理论 150 分,操作技能 80 分),满分 500 分。具体要求如下:    

序号    

科目    

总分    

适用专业说明    

1  

大学语文    

150  

按照本科招生专业大类要求选考    

高等数学    

150  

2  

英语    

120  

除日语专业    

日语    

120  

限日语专业    

3  

专业综合    

230  

( 专业基础理论 150+ 操作技能 80    

按照本科招生专业大类要求(本科招生专业大类及考试内容另行公布)    

(二)考试形式和计分方式    

1. 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2. 英语或日语不组织全省统一考试。 专转本 考试英语成绩按照考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折算计入总分,折算公式为 A1×17% A1 为考生专科学习期间历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最高成绩;日语专业考生日语成绩按照全国大学日语四级考试成绩折算计入总分,折算公式为 A2×120% A2 为考生专科学习期间历次全国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的最高成绩。考生报名时,须提供全国大学生英语或日语四级考试成绩单。    

3. 专业综合考试(含专业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按本科招生专业大类要求实行全省统一考试,新方案实施初期以笔试形式进行,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同时积极探索技能考试现场测试的方式, 2022 年起以 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作为试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行笔试,操作技能进行现场测试,试点方案另行公布。    

(三)考试时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专业综合的笔试时间安排在每年 3 月,试点类专业技能现场测试时间安排在每年 4 月。    

本方案自 2022 年专科应届毕业生开始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普通高校 专转本 选拔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普通高校 专转本 选拔考试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压实责任 , 做好学习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全面贯彻落实改革方案。    

(二)完善工作机制    

制定改革目标任务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推进改革任务落实。省教育厅将按照专业大类的设置成立联考委,切实提高组织实施专业综合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省教育考试院具体负责组织普通高校 专转本 选拔考试统考。联考委科学制定专业综合科目考试大纲和题库。    

(三)深化教学改革    

各高校要转变管理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积极探索 专转本 选拔考试方式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政策宣传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宣传机构的作用,加强对 专转本 选拔考试改革意义的宣传,精心组织改革方案内容的解读,针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时释疑解惑、凝聚共识,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咨询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